血清碱性磷酸酶

文章来源: 网络 于2017-01-16 13:37:00发布 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肝和骨骼,碱性磷酸酶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

 

[URL]807eb03b52f04db8ca3f613888c9d88e.jpg

 基本信息

        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10-20元

正常值

        (1)比色法
        成人3~13金氏单位;
        儿童5~28金氏单位。
        (2)连续监测法37℃
        女性1~12岁<500U/L,>15岁40~150U/L。
        男性1~12岁<500U/L,12~15岁<750U/L,>25岁40~150U/L。

临床意义

        血清ALP测定主要用于肝胆系统和骨骼疾病的诊断,尤其对黄疸类型的鉴别更具有参考价值。
        (1)阻塞性黄疸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患者因胆汁排泄不畅,ALP滞留于血中而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梗阻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呈正比。以肝外阻塞>肝内阻塞,完全阻塞>不完全阻塞,恶性肿瘤>胆石症。
        (2)伴有黄疸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ALP活性也增高。一般认为,肝细胞性黄疸患者ALP持续低水平升高,若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LP降低,提示肝细胞严重受损。反之,则说明肝细胞逐渐恢复。严重弥漫性肝损伤时,ALP活性降低。
        (3)肝癌约半数原发性肝癌和90%转移性肝癌ALP升高,在肝病中升高最为显著。无黄疸患者ALP异常升高应警惕肝癌之可能。其他肿瘤ALP亦可升高。
        (4)骨骼系统疾病骨软化症、佝偻病、骨折恢复期等,因ALP生成亢进,使ALP活性升高。
        (5)ALP活性降低常见于克汀病、维生素C缺乏症、磷酸酶过少症。偶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贫血和营养不良。

注意事项

        (1)比色法:
        ①基质液中不应含游离酚,如空白管显红色,则说明磷酸苯二钠已分解,应重新配制。
        ②铁氰化钾应避光保存,显蓝色则失效。加入后应迅速混匀,以充分显色。
        ③溶血及黄疸血清应做自身对照管,以清除误差。
        (2)连续监测法:
        ①应空腹采血。高脂饮食可使小肠合成ALP增高,高糖饮食也可使酶活力升高,高蛋白饮食则使酶活力降低。
        ②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结果一致。溶血标本酶活力下降,凡可络合酶的抗凝剂均可抑制酶活性。
        ③温度可影响测定结果。室温及冰箱贮存血清均可使酶活性升高,置1~4天,酶活性增高3%~6%,冰冻血清则酶活性降低,复温后则恢复,故标本最好新鲜,及时测定。
        ④缓冲液种类及试剂纯度均可影响测定结果。缓冲液种类不同,其参考区间差别较大。用作摩尔吸光系数校正的标准物——对硝基苯酚和作底物用的磷酸对硝基苯酚必须达一定规格。

检查过程

        静脉采血后立即送检进行检测。
        (1)比色法:充分混匀,在510nm处,以蒸馏水调零,记录各管吸光度,以测定管与对照管吸光度差值,查标准曲线。
        (2)连续监测法:各实验室可根据分析仪型号及操作说明书而定,主要参数:温育时间30s,连续监测时间60s,波长405nm,吸液量500μl,温度37℃,标本与试剂体积之比1∶50,系数2757。

不适宜人群

        暂无。

不良反应与风险

        1、感染:采集血液时注意无菌操作,采血处避免水液等污染,以免局部感染。
        2、出血:采血后给予充分按压时间,尤其有凝血障碍,出血倾向者,避免局部皮下渗血,淤青肿胀。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