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以排卵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肥胖及高胰岛素血症等。诱导排卵是治疗PCOS引起的女性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60多年来,国内外对PCOS患者诱发排卵首选的一线药物为克罗米芬(CC),作为传统的促排卵药,CC通过在下丘脑和垂体水平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利用低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增加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释放,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虽然它使用方便,排卵率高达70%左右,但由于它有半衰期长,约15%~20%的PCOS患者产生抵抗,30%~35%可出现卵泡不破裂综合征,且怀孕率较低(约22%)等缺点。
克罗米芬治疗中的高排卵率及低妊娠率的主要原因,是因其在宫颈和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临床上克罗米芬的使用剂量一般为每天50mg,月经周期第3~5日开始,连续5天,若没有怀孕,可以考虑每天100mg,最大剂量为每天150mg。这是2008年美国生殖学会(ASRM)和欧洲生殖学会(ESHRE)共同发布的PCOS治疗共识中,对克罗米芬的推荐用法。
近年来,新型的促排卵药来曲唑大有取代克罗米芬的趋势。来曲唑(LE)是一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自2001年Mohamed等首次使用于促排卵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LE在外周组织的分布迅速而广泛,能够可逆地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在外周血中阻止雌激素的合成,造成血循环中的低雌激素状态,反馈性地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来曲唑在治疗PCOS引起的女性不孕症中,效果与克罗米芬类似,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排卵率,且并发症少,特别是在伴有乳腺疾病的促排卵方案中,更有优势,有望取代克罗米芬成为PCOS患者的一线促排卵药物。然而,来曲唑用于促排卵的安全性还有待于长期的随访研究。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