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简述
患者,女性,74岁,确诊左肺腺癌骨转移5月余,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丰度37.9%,患者明确诊断后给予吉非替尼(250mg,qd,po)治疗,在用药期间出现面部皮疹,脱发的不良反应,应用吉非替尼治疗5个月,出现咳嗽咳痰,结合相关检查,考虑为吉非替尼所致的间质性肺炎。给予停药、激素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
间质性肺疾病是吉非替尼引起的少见,但可致命的严重不良反应。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吉非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史率分别为0.4%和0.12%,在日本分别为1.0%~2.0%和0.4% ~0.5%。
1.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的机制
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 药物直接在肺内代谢造成肺毒性损伤;②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皮生长因子(EGF)是维持气道上皮更新和修复的重要调节,能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趋化性,从而调控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吉非替尼对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加重肺部损伤,在抑制肿瘤组织EGFR活性的同时,也抑制气管上皮细胞的生长。
2.发病特点
据文献报告,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时间多在吉非替尼治疗后的24天到42天,最短为2天,最长达三个月。对于年龄偏大,脏器生理功能较差,使用吉非替尼前应对患者进行间质性肺炎危险因素评估,对存在间质性肺炎危险因素和已有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应慎用吉非替尼。
3.治疗
治疗间质性肺炎最重要的措施是静脉注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可抑制间质性肺炎向肺纤维化转变,同时给予吸氧、抗感染、抗自由基、止咳化痰等综合对症治疗。
可控制的间质性肺炎并非吉非替尼的绝对禁忌症,应根据患者获益和药物治疗相关风险综合考虑。根据个案报道若再次应用,可在间质性肺炎治疗好转后,将吉非替尼剂量减半(250mg,qod),同时合用乙酰半胱氨酸,期间密切观察逐渐恢复至正常剂量。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