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替尼/吉瑞替尼(GILTERITINIB)是一种新型、高度选择性的口服FLT3抑制剂,具有抑制FLT3突变亚型(ITD和TKD)的作用,对c-Kit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Gilteritinib同时也抑制酪氨酸激酶AXL的活性,该激酶与FLT3抑制剂耐药相关。I-II期研究显示,Gilteritinib单药治疗持续抑制FLT3的自我磷酸化,并且每天至少80mg的剂量致使41%患有复发或难治FLT3突变AML患者具有复合完全缓解(血液学恢复正常或不正常的完全缓解);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起始剂量为120mg/天。
自2015年0月20日至2018年2月20日,总共625名患者进入筛查。2018年9月17日共有258例死亡事件从而触发最终分析;数据库锁定日期为2018年10月19日。共计37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进入随机分组;247名患者进入吉列替尼组,124名患者进入化疗组。总体来说,60.6%患者为复发AML(首次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为6.0[0.3-60.0]个月),39.4%患者为原发难治AML。多数(83.8%)患者先前接受了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诱导治疗,但是未使用FLT3抑制剂(87.6%);21名(5.7%)患者使用了FLT3抑制剂midostaurin。
先前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影响患者对高、低强度治疗方案的分配。几乎所有(94.1%)接受高强度化疗患者都完成了一个周期的治疗。低强度化疗方案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周(低剂量阿糖胞苷,4[2-31]周;azacitidine,4[1-26]周)。Gilteritinib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5(1-33)个。
在进行分析时,110名患者仍然存活,38名患者继续接受Gilteritinib治疗。停止使用Gilteritinib的常见原因为疾病复发、进展或缺乏疗效(50.2%)、死亡(14.6%)和不良事件(11.3%)。停止化疗的常见原因是复发、进展或缺乏疗效(39.5%)、患者退出(8.1%)、医生决定(8.9%)和死亡(8.1%)。
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7.8个月。吉列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化疗组患者(9.3个月vs.5.6个月;P<0.001)。与化疗组相比,Gilteritinib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比(HR)为0.64(95%可信区间[CI],0.49-0.83)。Gilteritinib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37.1%,化疗组为16.7%。在多个亚组分析中,包括高强度和低强度化疗队列及高FLT3-ITD等位基因比值亚组(中位总生存期,7.1个月VS4.3个月;HR=0.49,95%CI:0.34-0.71),Gilteritinib组患者的生存期均长于化疗组。在原发难治性AML患者中,Gilteritinib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4个月和6.9个月(HR=0.99,95%CI:0.63-1.55)。
尽管吉列替尼组接受移植的患者比例高于化疗组(25.5%[63/247]vs.15.3%[19/124]),在移植时对生存数据进行审查,Gilteritinib组患者的总体生存优势也得以保持(HR=0.58,95%CI:0.43-0.76)。
355例患者中有251例死亡,其中吉列替尼组246名患者中有170名(69.1%)死亡,以及化疗组109名患者中有81名(74.3%)死亡。有意治疗患者中,Gilterinib组30天和60天死亡率分别为2.0%和7.7%,化疗组分别为10.2%和19.0%。两组常见的死亡事件分别为疾病进展(Gilterinib组30例[12.2%],化疗组5例[4.6%]和感染(分别为28例[11.4%]和7例[6.4%])。研究者认为Gilterinib组最常见的与药物相关致命不良事件为肺炎(3例[1.2%])、大肠穿孔(2例[0.8%])和败血性休克(2例[0.8%]);化疗组为败血症(2例[1.8%])和呼吸衰竭(2例[1.8%])。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