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2》,我国平均每天有8550人新发癌症,全世界新发病例45%在中国。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死亡总数中癌症占13%。然而,根据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报告,我国癌症死亡患者中,约60%可预防和避免(65.9%男性、42.8%女性)。每年做防癌体检有可能发现70%的癌症。
日前,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的“全民癌症风险管理宣传计划”正式启动,将就公众的癌症风险控制意识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专家呼吁公众树立正确的防癌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防癌综合能力,降低癌症的发生。
专家提醒,每年做防癌体检有可能发现70%的癌症,80%以上的早癌发现于体检。专家认为,10项癌症早期筛查对防癌有效。
现状我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据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端祺教授介绍,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2》,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全世界新发病例45%在中国。其中,50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总数将达400万左右,患病总数达到600万。
刘端祺说,在我国,位居癌症发病概率前十位的人体部位分别是:肺&气管、胃、直肠、肝脏、食道、乳腺、胰腺、淋巴、膀胱、甲状腺。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死亡总数中癌症占13%,而60岁以上癌症死亡约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3%以上。
其中,导致男性死亡的癌症主要是:肺、肝脏、胃、食管、直肠、胰腺、白血病、淋巴瘤、前列腺、脑;导致女性死亡的癌症主要是:肺、胃、肝脏、直肠、乳腺、食管、胰腺、胆囊、脑、白血病。
差距治愈率:我国10%~30%美国68%
“癌症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还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刘端祺说,“我国恶性肿瘤的平均治疗费用约为10万~30万元。农村目前人均年收入为8000元上下,10万~30万的治疗费用或需耗费12~37年收入;城镇目前人均年收入为25000元上下,10万~30万的治疗费用或需耗费4~12年的收入。”
刘端祺说,根据2013年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肿瘤临床实践的生存指南》,在一项“癌症生存者”(即“癌症幸存者”,涵盖了“曾有癌症确诊史”的所有癌症患者)的调查中,全世界的癌症生存者大约在1亿~1.5亿人。我国的癌症治愈率约10%~30%,癌症生存者估计为3000万~4000万人。然而在美国,1971年的癌症生存者人数大约为300万,2012年的统计数字为1370万;2012年美国癌症治愈率已达68%。
刘端祺认为,癌症生存者人数剧增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二是肿瘤早诊和治疗水平的显著改善,治愈率有所提高;三是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延长。
“据美国同行分析,在美国治愈的50%肿瘤患者中,医疗制度的改善、预防知识的普及和五花八门的保健制度起了决定作用。单科医疗技术只是配角而已。”他说,美国癌症治愈率高,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发现得早。“中晚期的手术、新药的研制、放疗的改进、新技术的出现等等,其贡献只处于次要地位,大约为10%~20%,甚至在近百年美国人增加的30年寿命中,医疗技术因素也仅有5年。”
潜力每年做防癌体检可发现七成癌症
刘端祺说,让人忧虑的是中国防癌意识的薄弱。首先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癌症死亡被低估,其次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即年轻时忙投资,忙赚钱,忙“享受生活”,烟酒无忌,透支健康。一旦患上癌症,结局又多半是人财两空。
他说,与癌症相关的行为和环境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感染因素(肝炎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乳头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例如,吸烟嗜酒诱发40%的癌症。“因此,肿瘤工作的‘上签’就是防患于未然,因为早期发现可以治愈。”
“事实上,我国在降低癌症死亡患者方面潜力极大。”他说,“根据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报告,我国癌症死亡患者中约60%可预防和避免(65.9%男性、42.8%女性),而发达国家约为30%~40%。”
“正常细胞在致癌的内、外环境长期刺激下,逐渐形成有癌变趋势的异常细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刘端祺说,而肿瘤细胞从开始异常增殖,到影像学比如CT、磁共振等可以发现的瘤巢,通常又需要10年到30年时间。
“80%~90%的早期癌症可治愈,大多局部的晚期癌症患者可缓解3~5年,大多有远处转移的癌症患者可存活1~2年。”他说,所以,每年做认真的防癌体检,有可能发现约70%的癌症,80%以上的早癌发现于体检。“但不专业的、过于简单的体检,换来的只是虚假的安全感。”
刘端祺说,如今,“年轻”与“老龄”两极发展,“穷癌”与“富癌”并存,癌谱发生明显变化。在日臻完善的肿瘤诊疗手段面前,对待癌症最应有的态度就是:预防能够预防的,治疗能够治疗的。
(实习编辑:伊玥)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