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癌症用语该改改了

文章来源: 网络 于2017-02-17 10:51:27发布 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媒体在对其进行报道时,一些负面的表述给大众传递的信息很消极。2月4日世界癌症日前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癌症研究所整合了癌症人群、其家人及临床医师的反馈,发表了《癌症沟通用语指导》(以下简称指导)。这份指导旨在帮助公众使用支持癌症人群的语言,传递正面信息。 

  改变对待患癌人群的观念是这份《指导》很重要的方面。《指导》中说,并不是所有被诊断为癌症的人都适合被称为“患者”,这种称呼只适用于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对于处在康复阶段的人群,《指导》建议改用“癌症人群/人士”描述;同时,“癌症受害者”“与癌症抗争”等说法也尽量避免,可以用“受癌症影响人群”等说法代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癌症的治愈率在提高,部分癌症已经变得不再像20年前一样“凶神恶煞”。诸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已经可以视为慢性病而非致死病,若治疗得当,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研究发现,恐惧与绝望的心理确实会干预癌症的发展,甚至导致病人短时间内死亡。究其原因,对癌症存有深深的畏惧,会让人的精神垮掉,产生的负面心理 可引发焦虑、抑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激素水平与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对身体产生破坏效应。 

  唐丽丽表示,现今癌症已成为如同高血压、冠心病一样的慢性病。只要积极正确地面对,选择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法,就能够使患者实现“与癌共舞”。澳大利亚科学家发布的这份《指导》,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未必适合照搬到中国,但这是个很好的启发,期待不久后也能有符合国人习惯的“癌症沟通用语”问世,引导国人正确面对疾病。▲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