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城市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77.8%,也就是说,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正规治疗后生存下来。然而,手术、放疗、化疗……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恢复机体生理功能、调整心理状态,预防癌症复发,这才是乳腺癌患者的“终身事业”。在康复期间,不少乳腺癌患者却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心理误区,耽误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这让乳腺科专家心痛不已。
误区 1
迷信网上流传的经验、民间神医神药
在一些乳腺癌患者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着“再不看就迟了”的养生秘笈以及博眼球的秘方:黑豆泡醋、晨起神姜茶抗癌等等。打着中医的名号,夸大其词。
乳腺癌患者心理防线脆弱,难以辨别真假,抱着试试也无妨的心理,常常相信这些虚假信息,掏钱购物,甚至放弃正规系统的治疗。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科主任郭智涛说,“曾经有病友拿了一个从朋友圈转发的治疗癌症的偏方来咨询是否能治疗癌症:大红枣8粒,小红枣10粒,共18粒,铁树一叶,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舌草二两,用水煎2小时。据说已经治愈了肝癌、肠癌、子宫癌等,只要喝了此水4-6小时就有奇效。我只想说,如果这一个方子就能攻克癌症,那各大医院可以关门了。“
肿瘤病人特别容易轻信这些网上流传的经验和民间神医神药,以为这些偏方真能治好自己的癌症。殊不知,这些网络上的小道消息,所谓过来人的经验处方、神药,不但不会救命,反而会耽误病情,延误治疗。
郭智涛说,“这种例子临床上见得太多了,很多病人刚开始发现乳腺癌时都是很早期的,病情较轻,手术指征也很明确,但就是轻信这些虚假信息,不积极就医,宁愿喝这个神药,吃那个偏方,不久病情就恶化了。看到这些病人,我真是觉得痛心啊……“
还有很多病人喜欢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比如某某手术后什么治疗都不做,也活得好好的;某某化疗后也复发转移了,所以自己就非常排斥化疗。实际上,在不同的人身上,癌症分期不同,免疫组化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就不一样,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还有的人喜欢跟风,有时病友中会刮起一阵灵芝风,有时是一阵海参风,有时是一阵黑醋泡黑豆风,有时是一阵富硒食物风,总有人因为跟风而迷失方向,偏离了正常的治疗轨道。
误区 2
小病小痛敏感地以为与肿瘤复发有关
临床上很多患者发现得了乳腺癌后,变得异常敏感。郭智涛说,这些患者身体稍有不适,就以为是肿瘤复发了:腰痛,以为是乳癌骨转移了;头痛,以为是脑转移;伤风咳嗽了,以为是肺转移了……得了乳腺癌后就成了惊弓之鸟,草木皆兵,非常敏感。
郭智涛认为,对于肿瘤的治疗和康复首先要有轻松的心态。对于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每个季度均需要复诊一次。而实施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需要术后服药5年时间,这期间1-2个月要复诊,中医还会调整中药的治疗方案。在复诊过程中,如果医生发现有转移的迹象,必然会做相应的处理。
遗憾的是,在肿瘤病人出院后,失访率很高。不回医院复诊,身体出现毛病,就容易出现疑神疑鬼的心理。郭智涛说,据统计,国内实施内分泌治疗的患者,2-3年之后,30%左右的病人不能坚持规律治疗。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科有粉红丝带俱乐部,病友团相互支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了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有85%以上的患者能够坚持内分泌治疗,并且按时回医院复诊。
专家认为,患者平时生了病,经过正规专科治疗后还不能痊愈的或者医生认为有复发转移风险的,会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没必要杯弓蛇影,不然心理压力太大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误区 3
逃避正规治疗,不愿面对现实
临床上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病人,选择逃避正规治疗,不愿面对现实。郭智涛说,曾有一个乳癌病人,手术后回来复诊,我问她:最近有吃药吗?她回答:吃了药后更不舒服,我没吃了。我耐心跟她解释,吃药是为了治疗癌症,减少复发几率!她竟然气愤地说:我现在没有哪里不舒服,我干吗要吃药?肿瘤在哪?如果我有肿瘤早死了,还活了这两三年。我让她做一下复查,她说不检查,检查出来万一哪儿有问题又要手术又要化疗,太痛苦,不如就这样,反正现在挺好。真有什么情况发生,我就放弃治疗了,不受这份“罪”。
这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的心理,不愿意接受现实,逃避治疗,自欺欺人。郭智涛说,这种情况在肿瘤患者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医生能做的就是耐心细心地解释,并且联合患者的家属和朋友,或者是我们粉红丝带俱乐部的病友们,一起齐心协力,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继续接受正规的治疗。
误区 4
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往
还有些病人患了乳腺癌之后,觉得自己的疾病会传染给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或者觉得别人会带着异样的目光看她,因此不肯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整天自怨自艾,活在懊恼、恐惧、不平之中,多疑又多虑,自卑又脆弱。
郭智涛常开导这些病人,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风浪,那么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风浪,去战胜这些困难呢?疾病其实不可怕,怕的是你自己不接受生病的自己,怕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拒绝给家人和朋友陪伴一起战胜疾病的机会。
其实大部分的乳腺癌只要经过正规治疗,愈后都是很好的。很多病人术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照样活得好好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并不会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