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距离胃癌有多远?

文章来源: 网络 于2017-11-18 08:54:33发布 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少患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事实上,萎缩性胃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能正规治疗、按时随访,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


来源丨CCHSingapore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约占慢性胃炎10%~20%,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除去年龄因素外,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酗酒、急性胃炎迁延等因素有关。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如同水土流失一样,久而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颜色改变、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隐匿性强,可无症状


萎缩性胃炎听起来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但它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相对应,部分患者甚至没有明显主诉。因此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隐匿性较强的疾病。有症状的患者常以隐痛和消化不良为主,如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嗳气、反酸、恶心、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餐后较明显。


也正因如此,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靠胃镜,而不能单纯以症状来判断。很多情况下,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吻合。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萎缩性胃炎≠胃癌前兆


慢性萎缩性胃炎将来是否会发展为癌前病变或癌变,应根据病变的萎缩程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萎缩性胃炎若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则为癌前病变。


目前医界学的共识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虽可癌变,但癌变率很低(多数研究发现癌变率不超过3%),所以不能笼统地说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癌前兆和序幕,两者不能划等号。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慢性萎缩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癌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发现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中,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但也与幽门螺杆菌发生率高有关,究竟是幽门螺杆菌还是萎缩性胃炎易导致胃癌呢?其实二者常共存、共同导致胃粘膜的异型增生,治疗幽门螺杆菌本身也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一方面。


定期复查至关重要


虽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很低,但并非两者毫无关系。从萎缩性胃炎发展至胃癌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这是个可长可短的过程。


为了尽量减少发生癌变的可能,需要规范治疗和复查,因此积极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者要重视,更要定期随防。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一般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无显著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3年复查1次;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看作是癌变,可考虑将局部病变组织切除。


     

总之,萎缩性胃炎不是洪水猛兽,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规律可循,相信科学、积极面对,一方面可避免紧张焦虑,一方面也可防止后悔莫及。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