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作为人体八大系统之一,是机体针对异种、异体及自身物质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生理性保护机制,与人体的胚胎发育、疾病发生、衰老等一系列生命过程紧密相关。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和调控的作用,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可细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任何免疫应答都是从对病原体或外来微生物的识别开始,接着以免疫反应将其消灭。
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最初被称作大颗粒淋巴细胞。NK 细胞是免疫细胞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常年奋战在保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上,尤其是在监视和消灭癌细胞的战场上,NK 细胞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拼杀。如同中性粒细胞一般,NK 细胞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它们也运用 “滚动漂移、停止、离开” 的策略离开血液,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并迅速增殖。当 NK 细胞抵达战场后,能释放出 IFN-γ 等细胞因子助力防御,而当 NK 细胞被激活时,它能释放出更多的细胞因子,杀伤效果更为显著(在病毒攻击期间,NK 细胞可被其他免疫细胞释放的 IFN-α 和 IFN-β 激活;在细菌入侵期间,NK 细胞被细菌细胞膜成分 LPS 激活)。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疾病的产生都与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不足有关。通过定期回输激活后的 NK 免疫细胞,能有效帮助人体对抗疾病,达到《黄帝内经》中治疗 “未病” 的效果。
穿孔素:穿孔素是一种由 NK、CTL、LAK 等杀伤细胞胞浆颗粒释放的杀伤靶细胞的介质。从胞浆颗粒中纯化的穿孔素在体外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抗穿孔素抗体可抑制杀伤活性。IL-2 可提高穿孔素基因的转录。IL-6 可以促进 IL-2 对穿孔素基因转录的诱导作用。丝氨酸酯酶可能有活化穿孔素的作用。
NK 细胞毒因子:NK 细胞可释放可溶性 NK 细胞毒因子(Nk cytotoxic factor,NKCF),靶细胞表面有 NKCF 受体,NKCF 与靶细胞结合后可选择性杀伤和裂解靶细胞。
TNF:活化的 NK 细胞可释放 TNF-α 和 TNF-β(LT),TNF 通过改变靶细胞溶酶体的稳定性,导致多种水解酶外漏;影响细胞膜磷脂代谢;改变靶细胞糖代谢使组织中 pH 降低;以及活化靶细胞核酸内切酶,降解基因组 DNA 从而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等机理杀伤靶细胞。TNF 引起细胞死亡过程要明显慢于穿孔素溶解细胞的作用过程。
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NK 细胞表面具有 FcγRⅢA,主要结合人 IgG1 和 IgG3 的 Fc 段(Cγ2、Cγ3 功能区),在针对靶细胞特异性 IgG 抗体的介导下可杀伤相应靶细胞。IL-2 和 IFN-γ 明显增强 NK 细胞介导的 ADCC 作用。以前认为在淋巴细胞中由 K 细胞介导 ADCC,但至今仍未发现 K 细胞特异的表面标记,也不能证实 K 细胞是否属于一个独立的细胞群,很可能 NK 是介导 ADCC 的一个主要淋巴细胞群。具有 ADCC 功能的细胞群除 NK 外,还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活化的 NK 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免疫和造血作用以及直接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此外,NK 细胞可抑制 PWM 体外诱导 B 细胞的分化及抗体应答,其机理可能通过直接抑制 B 细胞或抑制辅佐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NK 细胞通过自然杀伤和 ADCC 发挥的细胞毒作用,在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
NK 细胞与其他的免疫细胞之间也存在着联系。NK 细胞可以被来自于不同细胞的刺激性或抑制性受体所产生的不同分子信号直接激活,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 T 细胞等。这种共刺激或交流过程可以激活 NK 细胞,并推动 NK 细胞调节其他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
例如 NK 细胞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mature DC,iDC) 之间可通过相互作用而互相激活。成熟的 DC 可通过分泌 IL-12 有效促进 NK 细胞分泌 IFN-γ;分泌 IL-18 则可诱导 NK 细胞表面的 IL-12 受体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增强 IL-12 促 NK 激活的作用。激活后的 NK 细胞可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 TNF 和 IFN-γ,从而促进更多 DC 细胞的成熟。机体遭受微生物感染后,巨噬细胞会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来激活 NK 细胞,例如 IL-18、IL-12、TNF-α、CCR7 和 I 型干扰素(Type I)。
抗病毒感染:NK 可选择性地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由辅佐细胞或 NK 细胞所产生的 IFN 可协同 NK 的抗病毒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和其它表面分子使得其对 NK 的杀伤细胞作用变得更加敏感。在体外,NK 可溶解疱疹病毒、牛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体内试验表明,NK 低活性小鼠品系对某些病毒感染更加敏感;注射抑制 NK 细胞的抗 Asialo GM1 抗体可加重小鼠流感病毒发生肺炎。此外,NK 细胞在体外还可杀伤某些细菌、真菌、原虫等,可能与 NK 细胞释放某些杀伤介质有关。
NK 细胞在免疫监视、杀伤突变的肿瘤细胞方面可能比 T 细胞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某些疾病如 Chediak-Higashi 或 X 性联淋巴增殖综合征患者,由于 NK 功能缺陷对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疾病特别易感。
参与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GVL):在体外 NK 细胞可杀伤某些淋巴样和髓样白血病细胞。骨髓移植后数周内,来自供体的 NK 细胞的 PBL 中占相当高的比例。此外,在体内 NK 细胞还可杀伤某些不成熟细胞如髓髓干细胞、胸腺细胞亚群等。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和调控的作用,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可细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任何免疫应答都是从对病原体或外来微生物的识别开始,接着以免疫反应将其消灭。
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最初被称作大颗粒淋巴细胞。NK 细胞是免疫细胞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常年奋战在保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上,尤其是在监视和消灭癌细胞的战场上,NK 细胞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拼杀。如同中性粒细胞一般,NK 细胞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它们也运用 “滚动漂移、停止、离开” 的策略离开血液,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并迅速增殖。当 NK 细胞抵达战场后,能释放出 IFN-γ 等细胞因子助力防御,而当 NK 细胞被激活时,它能释放出更多的细胞因子,杀伤效果更为显著(在病毒攻击期间,NK 细胞可被其他免疫细胞释放的 IFN-α 和 IFN-β 激活;在细菌入侵期间,NK 细胞被细菌细胞膜成分 LPS 激活)。
NK 免疫细胞的三大作用:
- 免疫监视:NK 免疫细胞能够清除病变或癌变细胞,执行免疫监视任务。
- 免疫防御:NK 免疫细胞会抵抗外来细菌和病毒,执行免疫防御职责。
- 免疫自稳:“杀手” NK 免疫细胞能维持机体自稳状态,实现免疫自稳。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疾病的产生都与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不足有关。通过定期回输激活后的 NK 免疫细胞,能有效帮助人体对抗疾病,达到《黄帝内经》中治疗 “未病” 的效果。
NK 细胞对人体的七项作用
- 1.预防肿瘤:
- 2.抗衰老:
- 3.预防乙肝病毒:
- 4.改善消化系统:
- 5.保护呼吸系统:
- 6.预防生殖系统炎症:
- 7.恢复皮肤弹性,再现青春容颜:
杀伤介质:主要有穿孔素、NK 细胞毒因子和 TNF 等
穿孔素:穿孔素是一种由 NK、CTL、LAK 等杀伤细胞胞浆颗粒释放的杀伤靶细胞的介质。从胞浆颗粒中纯化的穿孔素在体外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抗穿孔素抗体可抑制杀伤活性。IL-2 可提高穿孔素基因的转录。IL-6 可以促进 IL-2 对穿孔素基因转录的诱导作用。丝氨酸酯酶可能有活化穿孔素的作用。
NK 细胞毒因子:NK 细胞可释放可溶性 NK 细胞毒因子(Nk cytotoxic factor,NKCF),靶细胞表面有 NKCF 受体,NKCF 与靶细胞结合后可选择性杀伤和裂解靶细胞。
TNF:活化的 NK 细胞可释放 TNF-α 和 TNF-β(LT),TNF 通过改变靶细胞溶酶体的稳定性,导致多种水解酶外漏;影响细胞膜磷脂代谢;改变靶细胞糖代谢使组织中 pH 降低;以及活化靶细胞核酸内切酶,降解基因组 DNA 从而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等机理杀伤靶细胞。TNF 引起细胞死亡过程要明显慢于穿孔素溶解细胞的作用过程。
ADCC(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NK 细胞表面具有 FcγRⅢA,主要结合人 IgG1 和 IgG3 的 Fc 段(Cγ2、Cγ3 功能区),在针对靶细胞特异性 IgG 抗体的介导下可杀伤相应靶细胞。IL-2 和 IFN-γ 明显增强 NK 细胞介导的 ADCC 作用。以前认为在淋巴细胞中由 K 细胞介导 ADCC,但至今仍未发现 K 细胞特异的表面标记,也不能证实 K 细胞是否属于一个独立的细胞群,很可能 NK 是介导 ADCC 的一个主要淋巴细胞群。具有 ADCC 功能的细胞群除 NK 外,还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
活化的 NK 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免疫和造血作用以及直接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此外,NK 细胞可抑制 PWM 体外诱导 B 细胞的分化及抗体应答,其机理可能通过直接抑制 B 细胞或抑制辅佐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NK 细胞通过自然杀伤和 ADCC 发挥的细胞毒作用,在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
NK 细胞与其他的免疫细胞之间也存在着联系。NK 细胞可以被来自于不同细胞的刺激性或抑制性受体所产生的不同分子信号直接激活,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 T 细胞等。这种共刺激或交流过程可以激活 NK 细胞,并推动 NK 细胞调节其他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
例如 NK 细胞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mature DC,iDC) 之间可通过相互作用而互相激活。成熟的 DC 可通过分泌 IL-12 有效促进 NK 细胞分泌 IFN-γ;分泌 IL-18 则可诱导 NK 细胞表面的 IL-12 受体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增强 IL-12 促 NK 激活的作用。激活后的 NK 细胞可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 TNF 和 IFN-γ,从而促进更多 DC 细胞的成熟。机体遭受微生物感染后,巨噬细胞会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来激活 NK 细胞,例如 IL-18、IL-12、TNF-α、CCR7 和 I 型干扰素(Type I)。
抗病毒感染:NK 可选择性地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由辅佐细胞或 NK 细胞所产生的 IFN 可协同 NK 的抗病毒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和其它表面分子使得其对 NK 的杀伤细胞作用变得更加敏感。在体外,NK 可溶解疱疹病毒、牛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体内试验表明,NK 低活性小鼠品系对某些病毒感染更加敏感;注射抑制 NK 细胞的抗 Asialo GM1 抗体可加重小鼠流感病毒发生肺炎。此外,NK 细胞在体外还可杀伤某些细菌、真菌、原虫等,可能与 NK 细胞释放某些杀伤介质有关。
NK 细胞在免疫监视、杀伤突变的肿瘤细胞方面可能比 T 细胞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某些疾病如 Chediak-Higashi 或 X 性联淋巴增殖综合征患者,由于 NK 功能缺陷对恶性淋巴细胞增殖疾病特别易感。
参与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GVL):在体外 NK 细胞可杀伤某些淋巴样和髓样白血病细胞。骨髓移植后数周内,来自供体的 NK 细胞的 PBL 中占相当高的比例。此外,在体内 NK 细胞还可杀伤某些不成熟细胞如髓髓干细胞、胸腺细胞亚群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