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目的
|
主要目的:评价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EAL)静脉输注预防高复发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
次要目的:考察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EAL)静脉输注的安全性。 |
2、试验设计(单选)
|
|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
试验分期:
|
II期
|
|
设计类型:
|
平行分组
|
|
随机化:
|
随机化
|
|
盲法:
|
开放
|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
3、受试者信息
|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75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
2
|
年龄18~75周岁,男女不限;
|
3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
4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肝癌临床分期(见附录1),Ib期~Ⅲa期患者;
|
5
|
Child-Pugh评分≤7分;
|
6
|
接受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包括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
7
|
高复发风险患者; 高复发风险患者定义:符合以下其中任意1条者:⑴肿瘤直径2~5cm且病理报告有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MVI)(术前入选筛查时仅能筛选肿瘤大小,无法获得MVI信息);⑵肿瘤直径>5cm;⑶多发肿瘤(≤3个);⑷1级门静脉癌栓或肝静脉末稍侵犯;⑸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400ng/mL;
|
8
|
ECOG评分0~2分;
|
9
|
主要器官功能正常(白细胞计数≥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血红蛋白≥8.5g/dL、血小板计数≥8×1010/L、淋巴细胞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尿素氮(BUN)与血清肌酐≤1.5倍正常值上限);
|
10
|
肝功能基本正常(血浆白蛋白≥3.5g/dL,总胆红素≤2.0mg/d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2.5倍正常上限);
|
11
|
出凝血功能基本正常(PT延长≤4s);
|
12
|
非病毒性原发性肝癌受试者适合入选;如果是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BV-HCC)或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CV-HCC)受试者,则需满足如下条件方可入选: a)HBV-HCC: ? 治愈的HBV感染(规定为能检测到HBV表面抗体、HBV核心抗体、检测不到HBV DNA和HBV表面抗原); ? 慢性HBV感染(规定为能检测到HBV表面抗原或HBV DNA)。患有慢性HBV感染的受试者HBV DNA必须小于106拷贝/mL,必须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b)HCV-HCC: 治愈的或活动性HCV感染(规定为可检测到HCV RNA或抗体,HCV RNA检测必须小于103拷贝/mL),活动性HCV感染必须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
13
|
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上。
|
|
排除标准
|
1
|
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疾病史患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多发性硬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
|
2
|
近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
|
3
|
在筛选前2月内接受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激素治疗的患者,或接受有明确治疗肝癌适应症的中成药(如金龙胶囊、康莱特注射液、槐耳颗粒、斑蝥胶囊、参一胶囊等)治疗1周以上的患者;
|
4
|
曾接受过肝脏肿瘤微波消融、冷冻治疗、高功率超声聚焦消融等其他局部消融治疗手段的患者;
|
5
|
严重的术后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或心肺疾病患者;
|
6
|
严重过敏史的患者;
|
7
|
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
8
|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或育龄妇女血妊娠试验呈阳性,育龄期女性及其配偶不愿意在临床研究期间及结束后6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
9
|
在本次临床试验前4周之内参加了其它临床试验的患者;
|
10
|
艾滋病或梅毒携带者;
|
11
|
败血症及其它未有效控制的感染发热患者;
|
12
|
器官移植术后患者;
|
13
|
骨髓移植患者;
|
14
|
对白蛋白过敏的患者;
|
15
|
有药物滥用史或酗酒史;
|
16
|
研究者认为不适合本次临床试验的患者(如依从性差等)。
|
|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试验:272人;
|
实际入组人数
|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4、试验分组
|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EAL)
|
EAL共20次回输:第3周第1天、第4周第1天、第5周第1天、第6周第1天、第8周第1天、第10周第1天、第12周第1天、第14周第1天、第17周第1天、第20周第1天、第23周第1天、第26周第1天、第30周第1天、第34周第1天、第38周第1天、第42周第1天、第46周第1天、第50周第1天、第54周第1天、第58周第1天
|
2
|
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
|
注射剂;规格10mg;动脉内注射;按Seldinger操作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送至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首先进行血管造影,缓慢灌注氟尿嘧啶注射液500mg;再将微导管引入切缘所在的肝段动脉,给予碘化油注射液3~5mL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20mg混合后栓塞,如根治性切除术中发现门静脉瘤栓或子灶,则再退至肝固有动脉给予1~2mL栓塞剂
|
3
|
氟尿嘧啶注射液
|
注射剂;规格10ml:0.25g;动脉插管注药;按Seldinger操作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送至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首先进行血管造影,缓慢灌注氟尿嘧啶注射液500mg;再将微导管引入切缘所在的肝段动脉,给予碘化油注射液3~5mL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20mg混合后栓塞,如根治性切除术中发现门静脉瘤栓或子灶,则再退至肝固有动脉给予1~2mL栓塞剂
|
4
|
碘化油注射液
|
注射液;规格10ml;肝动脉插管注入;按Seldinger操作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送至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首先进行血管造影,缓慢灌注氟尿嘧啶注射液500mg;再将微导管引入切缘所在的肝段动脉,给予碘化油注射液3~5mL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20mg混合后栓塞,如根治性切除术中发现门静脉瘤栓或子灶,则再退至肝固有动脉给予1~2mL栓塞剂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
|
注射剂;规格10mg;动脉内注射;按Seldinger操作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送至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首先进行血管造影,缓慢灌注氟尿嘧啶注射液500mg;再将微导管引入切缘所在的肝段动脉,给予碘化油注射液3~5mL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20mg混合后栓塞,如根治性切除术中发现门静脉瘤栓或子灶,则再退至肝固有动脉给予1~2mL栓塞剂
|
2
|
氟尿嘧啶注射液
|
注射剂;规格10ml:0.25g;动脉插管注药;按Seldinger操作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送至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首先进行血管造影,缓慢灌注氟尿嘧啶注射液500mg;再将微导管引入切缘所在的肝段动脉,给予碘化油注射液3~5mL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20mg混合后栓塞,如根治性切除术中发现门静脉瘤栓或子灶,则再退至肝固有动脉给予1~2mL栓塞剂
|
3
|
碘化油注射液
|
注射液;规格10ml;肝动脉插管注入;按Seldinger操作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送至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首先进行血管造影,缓慢灌注氟尿嘧啶注射液500mg;再将微导管引入切缘所在的肝段动脉,给予碘化油注射液3~5mL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20mg混合后栓塞,如根治性切除术中发现门静脉瘤栓或子灶,则再退至肝固有动脉给予1~2mL栓塞剂
|
|
5、终点指标
|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无复发生存期(RFS)
|
从随机化分组之日起到首次复发或任何原因死亡之间的时间。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总生存期(OS)
|
受试者从随机化分组之日起到死亡的时间
|
有效性指标
|
2
|
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
|
受试者从随机化分组之日起到因肝细胞癌导致死亡的时间。
|
有效性指标
|
3
|
安全性:监测并记录所有不良事件(AE),包括严重不良事件(SAE);监测血常规、血清化学、尿常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格检查、ECOG体力状态;12-导联心电图
|
患者访视时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MC):
有
|
7、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有
|